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

京花軒

最近真覺得在澳門吃高檔中菜比香港划算太多,尤其是賭場酒店的餐廳,粵菜不消說,連官府菜也有十分出色的,提起官府菜,明眼人自然知道指的就是老永利裡譚家菜正傳的京花軒。譚家菜來頭甚大,當年從香港移居北京之前,老饕好友在麒麟閣吃片皮雞餞行,問起北京必訪餐廳,老饕情切殷殷地交代了譚家菜,不意在北京時沒遇上,繞了一圈到了澳門。
蟹肉黃燒魚肚
黃湯金鉤燒津白


餐廳裝潢在賭場的張揚與官府的氣派之間,帶著些典雅氣息,天花板鑲著大片茶壺陣列,服務生客氣有禮,茗茶選擇甚多,還有侍茶師,挑了熟悉的正山小種,風味純正,喝的心情愉悅,菜牌分譚府風味,京魯風味,羅派川菜跟廣東風味,原本最合適的點法是選套餐,不過同行友人有一位出名的小鳥胃,於是挑著點,另一位友人對官府菜頗有研究,把濃湯金鉤燒津白用的二湯換成頭湯湯,這一換開心無比,另一道黃燒菜要了蟹肉黃燒魚肚,正好體會這經典黃湯搭配乾貨鮮貨與搭配菜蔬的不同魅力。

魚肚的處理頗特別,用油浸發制,氣孔明顯,為的是在煨煮時可以吸收湯汁,更加入味,話雖如此,倒是覺得發的太過,口感鬆散了,不過黃湯濃郁優雅,硬是多要了一碗白飯來撈汁,小白菜對著黃湯,甜感爆發,名為金鉤的蝦米肉質飽滿,顯然等級極高,不過風味的堆疊過猶不及,或許這到還是要走原來的二湯,平衡可以更好一些,無論如何,下次回訪再試試便知分曉。
香槽軟溜海三鮮
京魯風味菜選了一道香槽軟溜還三鮮,貝魚蝦在酒槽味的襯托下,鮮味明亮,妙矣。整場最愛的是重慶辣子三黃雞,廣東人無雞不宴,雞的品種跟風味強過其他地方,辣子雞丁的講究除了雞的品質,大紅袍花椒跟二金條辣椒更是塑造風味的基礎,雞丁小小一口,麻辣鹹鮮油香肉甜,前段奔放刺激,中盤風韻交錯,更難得的是收官舒緩,餘味微辣頗有質感,吃完補了幾口前菜留下的山楂桂花雪梨,清甜酸爽碰撞殘留麻辣,非常過癮。

重慶辣子三黃雞

山楂桂花梨

  甜點是老北京味的豌豆黃跟驢打滾,一餐間京魯川粵各顯身手,確是官府派頭。
豌豆黃 驢打滾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