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目裡有兩位神,東方的小野次郎莊嚴肅穆,讓人心甘情願地膜拜,而西方這位更像是魔術師,其出色入化之處,直接令人瞠目結舌。這些年西餐世界裡,名廚如潮水般紛紛冒出頭來,Gordon Ramsey, Alain Ducasse, Joel Robuchon, Heston Blumenthal 得力於電視與米其林指南,大有四大天王的架勢,但是天王不過是替神護駕的而已,再次回到神的領域,只是在門口等位,背後的汗毛已經一根根地豎立起來。 這裡是 The Tickets Bar,天下第一廚神 Ferran Adria 的小酒吧餐廳。
2012年,機緣巧合在餐廳開幕不久後到訪,當時他們還沒拿到米其林的星星,但是這餐廳的開幕是城裡的大事情,因為主事者前一年把連續五年被評為世界第一餐廳的 el Bulli 收了起來,然後選在市中心開了這家氛圍輕鬆無比的小酒吧,到底會端出什麼菜色,人人拭目以待,當時對於所謂分子料理的認知僅止於維基百科上一段文字的我們,在意外寒冷的南歐五月天裡,抖著身子走進戲院票亭一般的門口,從此改變了對料理的想法。![]() |
The Tickets Bar |
前菜是橄欖,但是除了顏色,一點也不像,看來像個青綠色的蛋黃,入口爆開,霎時腦袋一空,身體仿佛被橄欖味的強風瞬時吹過,這已經超越了食物的境界,原本就是 el Bulli 的經典之作,而且所為的分子料理也是因為這道而廣為人知,這顛覆感官的方式,直讓人頭暈目眩。
![]() |
液體橄欖 |
然後是片的極薄的生鮪魚肚肉,上面有鮭魚卵,蝦肉,海帶絲及一點生薑調味,吃得時候把兩旁的鮪魚肉翻到中間成卷,每咬一口都是一個驚喜,日本人雖是生魚片料理的大行家,但是日式魚生以發揮魚料本身的味道為主,這道菜或許是源於日式生魚片,但是變化之巧妙,令人讚歎不已,恨不得多來幾片,射雕英雄傳裡,洪七公吃到黃蓉的巧手名菜,玉笛誰家聽落花,五種材料混搭,每咬一口都是不同的味覺組合,想來也就是這樣一個滋味。
![]() |
鮪魚肚肉 |
再來上桌的藍色水漾紋路盤子裡,錯落有致的一顆顆泡芙,頂上一片薄薄的帕米森,點點的可可粉灑落,一旁是珍珠一般的橄欖油球,輕輕拿起泡芙,送入口中,一用力,熔融態的起司從帶脆的麵皮裡爆了開來,不由得用手把嘴巴掩住以免失態,熔融的起司味道更直接,多種激烈的風味爭先恐後一湧而出,風捲殘雲後居然還有另一層厚實的味道壓陣,原來裡面有兩種起司,可可的味道在味覺轉換的過程中緩緩地閃爍著,最後來口啤酒,轉換口中的溫度以及味道,回想著整個過程,彷彿見識到了夢幻裡千變萬化的暗器。
![]() |
起司球 |
中等大小的蟶子貝六顆一字排開在碎冰上端了上來,每一顆的前半泛著油光,後半被一層細緻的白色泡沫覆蓋著,侍者介紹油光那一半是炙熟的,用薑汁橄欖油調味,白色那一半是生的,用檸檬泡調味,建議先吃熟的那一半,再吃生的那一半,蟶子這東西我不陌生,香港常吃,這裡的做法利用了它生熟都好吃的特點,分開處理后又擺回同一個地方,對半的大小剛好夠一口吃,這活用食材特點的作法一直以為只有漫畫才看得到,味道呢?沒有話說,而且先熟再生雖然違背我們的傳統認知,但是在濃郁的熟貝之後,清爽的檸檬一則去油膩,再則把生貝的鮮甜引出來,活用食材的天馬行空創意料理,精彩萬分。
![]() |
蟶子 |
下面一道是帶骨的小肋排,直覺老闆一定有從香港叉燒汲取經驗,一口咬下,小小的一塊肉裡居然有三層味道,表面帶甜略焦脆,中間熟的剛好,軟嫩到入口既化,骨頭邊咬勁十足,吃完喝了一口Cava,汽泡酒的味道清爽地滑過,一口氣從胃裡浮了上來,好舒服。
![]() |
小肋排 |
我們的位置在吧台邊上,一邊吃的時候,一邊還可以看到廚師的料理過程,有兩道菜我們看著出了不下十盤了,其中有道像手卷的東西,廚師作好要拿給侍者上菜的時候,四只手卷裡掉了一卷,師傅很乾脆地把另一卷扔掉,改上二人份給另一桌,有重作了一次四人份的,猜想是因為考慮到不想讓一桌的客人嘗到不同時間的味道差異,我們看著,很有衝動想跟師傅要那份打算要丟掉的,於是在胃已經塞滿的狀態下,又加點了這道手卷。餡料是番茄心,拌著切成碎片的羅勒葉,外面的皮是酥脆的薄餅皮,一口咬下,那強力的味道一擊而逝,留下繞梁三日的餘味,三人久久沒開口,陶醉在無盡的美味中。
![]() |
番茄手卷 |
之後又來了幾次,每次都有新的驚艷,章魚腿佐醃辣椒,甜酒鵝肝醬,伊比利火腿卷空心麵包小棍,液態氮急凍無花果刨冰,層出不窮的創新花樣,讓每次確認預定之後,心思完全被緊緊地綁住,安東尼波頓的死前最後一餐選了次郎的壽司,我要選 The Tickets Bar。
![]() |
玫瑰荔枝果凍 |